•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上海高校

杰出校友、我校IBS学院分时PI施扬教授当选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

时间:2016年04月30日 信息来源:复旦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杰出校友、我校IBS学院分时PI施扬教授当选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

美国当地时间2016年4月20日,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AAAS)公布了新一届当选的院士名单,复旦-哈佛双聘分时PI施扬教授入选。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被视作诺奖得主的摇篮和科学院院士的前奏,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院士机构及地位最为崇高的荣誉团体之一,当选为其院士一直被认为是美国的最高荣誉之一,我们熟知的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也曾当选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

施扬教授在基因表达调控和染色质修饰等生物学领域做出过大量杰出贡献。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是发现了首个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LSD1,结束了长达40多年关于组蛋白是否可以动态调控的争议,开辟了组蛋白甲基化动态调控领域,该成果发表在2004年的Cell上。此后他的实验室还鉴定了已知21类去甲基化酶中的16类,为组蛋白去甲基化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5年,他的实验室首次在真核生物(线虫)中发现了一种全新的DNA修饰——m6A,这是继5mC后被发现的“第6种DNA碱基”,其在表观信息的遗传方面有着重要的功能,同时提示我们生物的遗传密码中还有很大的未知领域,施扬教授再一次在表观遗传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在复旦大学IBS(生物医学研究院),施扬教授的实验室也连续发现增强子过度活化态和组蛋白变体H3.3的识别子,文章发表在Cell和Mol Cell等顶级期刊上。

施扬教授1982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药物化学系,之后仅用四年时间获得美国纽约大学博士。带着深厚的复旦和上医校友的情结,施扬教授在2006年接受贺福初院士邀请,回到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IBS),与石雨江教授和蓝斐教授一起竭尽全力组建表观遗传中心,该实验室在2016年4月7日刚在国际顶尖杂志《Cell》上发表研究文章。施扬教授在2012年入选我国中组部“千人计划”B类;2014年3月,施扬教授领衔创办的IBS表观遗传学团队入选上海市教委“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

文章热词:成人高考
上一篇:我校举行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聘任暨泛血管医学研究院揭牌仪式
下一篇:我校沈逸副教授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发言
(作者:佚名 编辑:复旦大学)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